新图E刊: 订阅 退订
新都实践创新驱动 促进转型升级助推产业倍增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严斌 李颖   发布时间: 2013-01-15 浏览次数: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摘自十八大报告
出台《关于引进和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倍增的意见(试行)》,专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专项办公室,注入新都区人才引进专项资金5000万元;依托“西南石油大学国家级科技园”,打造四川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基地;引进现代核心技术,促进传统商贸业的提档升级,向产业高端迈进……
又好又快推进区域发展,新都区根据产业倍增的需要,今年以来,该区通过“以人才的倍增促进产业的倍增”,为打造“产业强区、文化名区、宜人新区”,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主体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传统重点优势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开创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的新局面。
搭平台
推动科技与项目深度交流、融合
10月24日,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油气田技术服务商斯伦贝谢中国公司与新都区人民政府签约,其“成都基地”项目落户新都,斯伦贝谢还将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新都区委书记杨羽介绍说,万事俱备,斯伦贝谢的落户,为该区打造四川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基地吹来了一股东风。
此前,全球四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中,已有哈利伯顿、威德福两家落户新都。“我们将加大招商力度,继续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贝克休斯公司等石油设备制造服务企业及其高端项目,形成世界四大油气田服务商齐聚新都的局面。”
新都区区长王翼刚认为,斯伦贝谢的落户,也是新都区通过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动国内外科技与项目深度交流、融合的又一个成功佐证。
在新都区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如今,园区已成功孵化出了成都西石大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典型企业,园区企业现成功申请专利10余项,引进及培养各类创新创业型人才30余人,2011年,累计产值收入达18950万元,实现税收约1187万元。
今年8月10日,西南石油大学正式向国家科技部提交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材料,与新都区加强校地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西南石油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将成为新都区打造的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都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西南石油大学国家级科技园构建了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投资融资、中介服务、法律咨询、创业人才培养等服务平台。”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水平,促进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把科技园建设成为石油行业和本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源。
引进现代技术
实现产业转型提档升级
3日,四川兴茂集团与法国科麦思国际控股签约,携手共建“物联港—欧商会展中心(IOTC-ITEC成都)”。“通过建设‘物联港-欧商会展中心’,将为中国企业和欧洲企业搭建一个重要的交往平台,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
成都物联港如何攀上了欧商会展中心这门亲戚?现代技术成就了这门姻缘。成都国际物联港完全对接国际高端产业和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以五金机电展贸型市场为核心,向上拓展到五金机电创意、研发、设计,向下搭建五金机电世界级展贸中心、贸易金融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利用物联网最新科技成果,开创出了五金机电高端商贸模式。
新都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张谨直言不讳:当初,引进的原本就是“五金机电城”,说白了就是一个传统商贸市场。不过,随着“北改”工程推进,新都区意识到,传统的市场必然带来形象的脏、乱、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新都区提出了要用现代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其提档升级的构想。
英雄所见略同,四川兴茂集团也提出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理念,并引进物联网技术领军人沈益民教授。沈益民以物联网技术创新及应用为切入点,主持完成了电子商务、智能监控、仓储物流等七大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技术攻关和开发工作;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等,实现了传统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由此,沈益民教授也成为我市首批“成都人才计划”入选者。“下一步,我将带领科技团队继续拓展物联网应用领域和范围,依托成都国际物联港项目,在‘智能社区’、‘智慧城市’建设中进一步努力,打造‘北改’精品工程。”沈教授表示。
如今,成都国际物联港已经成为世界首个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商贸、物流、居家、旅游、休闲、投资和服务体系的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五金机电贸易集散地。“成都国际物联港,将完全颠覆你对传统专业市场的印象。”国际物联港负责人自豪地说。
培育科技创新团队
保持行业领先实现跨越发展
科技创新,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不二法宝。企业通过引进人才、科技创新而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翘楚的故事在新都区不断上演。
成都新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个诞生仅5年的公司,却赢得了飞速的发展:客户遍布欧洲、南美、非洲、中东,被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端印刷企业所认可,成为了继富士、柯达、爱克发之后的国际第四大印刷耗材品牌。
“为了保持技术水平的领先性,需要进行持续的研发创新。”成都新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新图能够成为国内数字印刷板材工业和相关化学品生产的领军者,得益于拥有一支国内乃至国际顶尖级的板材研发团队。
在成都新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公司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自主研发的环保复合型免处理CTP板材,以高分子新型信息存储材料为核心,主要适用于商业快速印刷,可将传统工艺中所产生的化学品污染和水污染均降低为零,完全满足国际社会及国家法律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据悉,目前该项目已经正式实现产业化,预期达产后每年将实现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可实现利润近8000万元。“正是我们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才赢得了世界的认同。”
如今在新都,“创新”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因为从美国引进了密封圈制造业的高层次人才,利用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技术,采取抄取生产法,开发了系列新产品,填补了我国抄取行业的空白,成功开拓了国内外市场,成都俊马密封制品有限公司,一个曾经的乡镇企业,现在其产品已经销往了美国等高端市场;科伦集团,从新都区起步,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以上投入科技创新,并拥有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大容量注射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16年前的一个小厂,成长为拥有省内外32家子(分)公司的现代化药业集团,享誉全球的“输液大王” ……
新闻链接
注资5000万元 专门引进高端人才
新都区出台《引进和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倍增的意见(试行)》
上周,新都区出台了《关于引进和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倍增的意见(试行)》,以政策引导为切入点,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管理、使用中的主体作用,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的倍增助推产业倍增。
据悉,根据产业倍增的需要,新都区围绕主导产业提档升级,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重点在商用汽车、能源装备、机电装备、现代包装、医药食品、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品牌家具等领域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工程”中,重点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国家、省、市各级人才计划的入选者等5类创新创业人才。在“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中,重点引进国家、省部级技能竞赛获奖的高技能人才以及在实践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高技能人才。
据透露,以“增强吸引力确保引得进、解决后顾之忧确保留得住、搭建平台拓宽渠道确保发挥作用干得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全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激励政策。主要体现在生活扶持、工作扶持和配套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根据人才评定层次的不同,在生活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20万元—100万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在工作扶持方面,主要包括创业扶持、科研载体扶持、项目扶持、成果转化(技术改造)支持、政务服务等六个方面内容。对于来新都区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在3年内最高可享受140万元的资金扶持;由高层次人才发起、设立于新都区的科研载体,一次性给予总量约50万元的经费资助,高层次人才本人或作为主研人员带领团队开展的科技创新(技术)项目,最高可享受50万元的项目资助。